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
生命终点的“摆渡人”
2024-04-08 10:31:32 叶欣童 见习记者 傅亦静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超  

编者按

清明前后,人们走进墓园、骨灰楼表达对亲人的哀思时,殡葬服务人员被更多人所关注。他们为逝者送行,给充满悲伤的家属传递温暖。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榕工作的火化师,期待通过生命“摆渡人”的讲述,让大家共同感受生命的重量和温度。

罗盛强在火化炉边工作。记者 包华 摄

如果说火化场是生命的终点站,那么遗体火化师则是这个终点的“摆渡人”。41岁的罗盛强已在殡葬行业工作了21年,多年来,他一直守候在生命的尽头,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

火化室

早上七点十五分,福州市殡仪馆东北角,遗体火化场火化室。

罗盛强穿过火化室的大门,“嗒”的一声后,整个房间被灯光笼罩。大型火化炉一字排开,这里就是罗盛强的工作场地。

过去一年,福州有一万多名逝者在罗盛强和同事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换上白色工作服,戴好口罩和防护手套,罗盛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点当天守灵间、冻库待火化的逝者名单,并检查火化炉和火化设备。

扫了一眼名单,这天有40多位逝者。确认无误后,他在交接单上签上名字,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

接到的第一位逝者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一头银发的老人躺在棺内,好似睡着了。三鞠躬后,罗盛强按动了按钮,遗体被推进火化炉。

很快,耳边响起嗡嗡的机器声,在800℃高温下运转的火化炉拉高了室内温度。他一边透过小窗观察遗体火化情况,一边关注显示屏上各项数据,细密的汗珠从他额角滑落。

亮橙色的火焰在炉中跳动,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为逝者完成一场肃穆的告别。

一个半小时过去,火化结束。待骨灰稍微冷却,罗盛强戴上厚厚的防护手套开始纳骨,灼烧感透过手套传来。

领灰室内,老人的家属已在等待,隔着门窗还能听到低低的啜泣声。罗盛强再三检查,稳妥装殓后,郑重地将骨灰盒交到逝者亲属手上。“请您节哀。”

办公室

通常,亡者一般要在清早出殡,所以每天上午是火化师最忙的时间。

上午11点左右,罗盛强的火化工作进入尾声,换下工作服、摘下口罩,他走向火化室外的办公室。

和火化室相比,办公室宽敞又明亮。罗盛强的工位陈设简单,办公桌上放着的一叠材料十分显眼,这是他备战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用的。几天前,他刚刚参加完市赛,在遗体火化这个类别,全福州共3人参加省赛,罗盛强就是其中之一。

罗盛强是同事中的老大哥,除了遗体火化,他还精通遗体防腐、整容化妆工作,带出的徒弟就有近30名。

殡葬服务工高级证书、遗体火化师中级证书、遗体整容师中级证书、遗体防腐技术资格证书、心理健康指导证书……打开办公室的柜子,各类证书整齐摆列。

轻抚证书,罗盛强的眼中流露出对职业的追求与热爱,多年的工作让他深知省内殡葬技术人才的短缺。对于这份神圣的工作,他不仅要求自己做好,还努力带动更多人做好。

罗盛强用模型教学生殡仪实操。(受访者供图)

37岁的陈书福是罗盛强的徒弟,入行后最迷茫的时期,是罗师傅给予了他最大的慰藉,让他战胜内心的恐惧。出师之后,陈书福也很快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成为部门负责人。说起自己的徒弟,罗盛强眼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实际上,在入职市殡仪馆之前,罗盛强曾在福州一家大型殡仪服务机构工作15年。从入殓师、组长、部门主管、经理一步步成长到项目总监,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却在工作的第15年毅然来到了市殡仪馆。

记者好奇地询问缘由,是为了享受更高的待遇,还是为了更稳定的工作?

罗盛强摇头说,他刚到市殡仪馆时工资只有一两千元,工作强度也很大。他看中的是这样一个能够充分提升自我、培育人才的平台。在市殡仪馆的支持下,罗盛强考取了各类资格证书,在这里扎根下来。

休息室

办公室隔壁是休息室,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空间。房间里,两张单人床并排陈列,床上的被褥叠得十分工整。每一个值班的夜晚,罗盛强都在这里度过。在一个个黑夜中,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火化工作不仅要懂技术,更要能吃苦。罗盛强所在的火化部门共有10多个人,清一色大老爷们,平均每天要处理三四十具遗体,火化工作大多集中在上午进行,除了日常的工作,每三天就要值班一次,吃住都在市殡仪馆里。

每次值班,罗盛强按照惯例会向妻子“报备”。对于自己这份工作,妻儿都十分支持,只是提醒他工作强度大,要他注意身体。

也不怪妻子担心。2016年,在泰宁县殡仪馆,罗盛强和同事们连续11个昼夜为遇难者整容修形,那是他从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入殓。

因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遇难者全身被淤泥包裹,仅清洁环节,就令罗盛强直不起腰来。当时,那些容颜受损的遗体,甚至需要进行六七个小时的“手术”去填充、拼贴、缝合。

表面能看到的苦、脏、累,只是遗体火化师需要“承受之重”的冰山一角。在这个生命终点站,罗盛强见过各种各样的生命终结形式。

罗盛强曾接到一位年纪很小的逝者,因为骨量太小、太轻,如果按照常规的操作可能难以保存大部分骨灰。为了给逝者家人留下个念想,他小心调整燃气、风量、温度以及燃烧的时间,最终将逝者的骨灰保留下来。

在罗盛强眼里,这是一份渡人渡己渡心的工作,家属简单的一句“感谢”,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用心守护好逝者生命最后一站。

6年前,一名身患重病的老人,在她意识还清醒时,主动让家人找到罗盛强。她为自己选择了葬礼仪式的流程、遗体SPA服务、铺陈鲜花的样式和种类等“身后事”。

让逝者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成为罗盛强心中的执念。为此,他进一步钻研业务,在多年的实践中,他创新性地将干冰技术应用到遗体防腐,相比起反复使用的冰棺,可以让遗体的保存状态更加松弛自然,这在省内还是首创。

入行20多年,一次次的生死别离没有让罗盛强变得冷漠,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你为热爱的事付出,珍惜当下每一个瞬间。

夜色深了,值班室内一阵铃声响起。放下电话,罗盛强穿上工服,朝着遗体交接处奔去……(记者 叶欣童 见习记者 傅亦静)

更多》图片新闻

医疗保健站 守护老区村

2024年漳州市“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云霄启动

新春走基层 | 厦门集美:山高“黄地”远 服务心不减

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刷脸结算”“医保移动支付”功能

宁德:老人呼吸困难十余载 后声门扩大术后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