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为健康“加码” 为幸福“加温”
2022-12-12 09:53:23 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超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今天天气有点儿闷热,我给你开点窗,再擦擦身。你一定放宽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近日,在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无陪护”病房里,“临时家人”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直击患者内心。

因发生车祸双腿截肢住进医院一个多月的黄先生,在骨科郭国胜等护理员的精心照料与鼓励下,病情逐渐稳定,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护理员对待我就像家人一样,让我感觉非常温暖!”

“‘无陪护’并非无人陪护,而是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统一管理的护理员,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全程、全面、规范、专业的照护。”试点以来,市第一医院骨科护士长陈水燕切实感受到,“无陪护”制度为患者及家属“松绑”。

“德艺双馨,护理精心”“患者舒适,家属放心”……医院里不断回响的赞许之声,是三明市纵深推进医改,创建“无陪护”医院的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牢记嘱托,勇毅前行,三明市卫健委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作为三明医改十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市卫健委体改科科长周显葆看到,今年以来,围绕“治未病”“看好病”“大健康”,三明市在抓好“无红包”“无陪护”医院创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防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当好医改参谋助手,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周显葆作出新的承诺。

为全市百姓健康“加码”、幸福“加温”,不止步于“刀刃向内”纵深推进医改,更在于“借梯上楼”携手共建。跨越地域,广安门医院源源不断输入技术力量,为老区苏区人民就诊“好中医”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北京的名医来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真是太方便了。我一定会遵照医嘱,按时吃中药,注意饮食和休息。”11月24日,张女士口中的福音得益于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专家柳红良的看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让中医药人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丰小英表示,今年以来,在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上,医院重视重点专科建设,市级以上重点专科数量增加到12个。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合作共建,目前,7位驻点专家共开展常态化门诊6300余人次,优化中医优势病种方案46个。

伴随着三明市悠悠民生里的中医“红利”不断释放,朝着强中医“治未病”这个一致方向,全市医务人员正共同努力为中医健康福祉“加码”。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市卫健委中医科教科负责人童表示。

岁月更迭,健康福祉不断。在“家门口”看好病,一直是老区苏区人民心中的强烈愿景。如今,这个愿望距离实现又近了一步。位于生态新城金桥路西侧、金泉路南侧的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目前,分院主体工程、外立面装修已完成,正在组织二次装修,计划于明年7月投入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句健康关键句,深深地烙印在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生态新城分院院长蒋义贵的心中。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补齐医疗短板,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全市人民健康提供更高水平保障。

记者手记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转眼间,三明医改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里,政府共投入131.11亿元用于卫生事业发展,健康支出年均增长14.29%,这些数据,映射出三明医改的红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时光流转,阳光普惠。三明医改还将朝着健康福祉不断迈进,未来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越来越多。

更多》图片新闻

福建规模最大的核素治疗病房正式启用!

省运会开幕在即 全力以赴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这款救命药,福州能开了!

一图读懂 | 9项29条!福建省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福州市各地送别兄弟城市支援抗疫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