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图片新闻 > 正文
生死一线救还是不救? 生命课堂教你如何救
2021-05-07 10:57:10  王丽虹 陈灵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急救知识 普及路漫漫

包扎伤口也是急救培训的内容(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 供图)

有媒体报道,据统计,中国应急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2%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高达60%。在日本,超过90%的中小学生接受过急救知识普及;美国法律规定,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记者采访获悉,急救知识普及路漫漫,需要各方加大普及力度,形成长效机制,也需要广大市民转变意识,积极参与。

加强普法力度

打消群众救人顾虑

当各种意外与灾害发生时,有些人对自己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为了打消救助人的顾虑,今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提到,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和固定搬运、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

建议纳入常规课程

重点人群培训常态化

除了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目前,泉州市已有初高中将急救培训课程纳入军训中。在陈荣明看来,急救科普应从小抓起,不应仅局限于“一次性”培训,而是将科普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中,成为常规课程项目,每学年都开展,让孩子们年复一年地复训,在出校门之前就已经掌握这项技能。

“学生人数众多,开展培训时无法面面俱到,从救助角度来说,建议每个班级选出2男2女,至少4名同学作为‘急救员’,每学期都参加复训。”他说,如果学校或班级活动中出现紧急情况,能保证至少有1名“急救员”在现场及时进行救助。目前科普基地正在与部分学校协商,逐步推行。

他认为,学生以外的大范围社会普及工作同样任重道远,可先从从事特殊行业的“重点人群”入手,如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生管老师,以及警察、消防员、营运车辆驾驶员等人员。目前泉州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在每年的警察集训中开展应急急救培训课,提升民警的应急急救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而其他多数单位则不定期地开展培训班。“急救知识培训应该形成长效机制,纳入职业技能日常考核,使急救培训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

加大投入扩充专职人员

社会培训交由专业团队

泉州市一小学体育老师是科普基地的学员,他告诉记者,学校曾安排他为同学上专业的急救课,“我只参加过一次培训,后来未再复训,做的不一定规范,自觉无法胜任科普教学工作。”他认为,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有规范地组织培训。

科普基地的一位志愿者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科普基地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工作负担大,为了促进急救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除了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普及急救知识的行列,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增加专职工作人员。

相关链接

心肺复苏术步骤

第一:评估现场环境,解除危险因素,确保现场安全。

第二:通过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来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无任何反应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呼喊求助,让前来帮忙的人拨打120,拿急救器材(如AED)。如果是独自一人,手机开启免提模式拨打120。

第四:检查呼吸,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如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开始心肺复苏(将患者放置于坚实的平面上,取平卧位)。

第五:胸外按压。①双掌根重叠,贴腕翘指,放置于胸骨下半部;②按压30次,以100~120次/分频率垂直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第六:开放气道,检查清理口腔异物,仰额提颏法开放气道。

第七: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面罩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持续1秒,确保每次吹气时有可见的胸部隆起,避免过度通气。

第八:判断。每5个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可判断急救效果。实施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尽早应用AED。如有旁人在场,每2分钟交换1次按压职责,以确保胸外按压质量,直到医务人员到场接替或患者有反应。

注意:尽早应用AED除颤!

①如可以获取AED,应尽早应用;

②开机后按语音提示操作;

③确保“分析心律”和放电时无人接触患者。

(记者 王丽虹 陈灵 实习生 刘鸿霖)

1  2  


更多》图片新闻

生死一线救还是不救? 生命课堂教你如何救

疫苗接种“不断档”

成功了!全国首例!革命性的飞跃!

建设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对“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说不

福建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落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