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中医中药 > 正文
漳州中药传承:让老手艺获新生
2021-02-09 09:55:29  苏依婕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本报记者 苏依婕 通讯员 吴超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品牌榜”,漳州“中医药老字号”片仔癀在其中的“医疗健康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排名首位,品牌价值比上一年上涨159%,达到375亿元。这也是片仔癀第八年进入胡润品牌榜,从2013年的第七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一位。

去年底,漳州市首次评选出9名“漳州市名老药工”,并启动名老药工工作室建设,旨在保护与传承濒危的漳州特色中药炮制和制剂技术。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我省药材炮制三大派系之一“闽南派”的代表,已有近千年中药传承发展历史的漳州正续写着新篇章。

只源仁心

却不只是一时“拍脑壳”

眼观、鼻闻、手指一搓,即可分辨药材是否道地,精准选择辅料,精妙控制时间和翻动频率,巧妙控制火候……这是老药工们多年练就的中药炮制技术,具体包含药材筛选、切制加工、辅料配搭、炮制工艺等环节。通过蒸、煮、炒、焙、炮、煅、浸、飞等方法,药效得到提高,毒副作用降低,而且方便存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至今已近千年,是我省药材炮制三大派系之一“闽南派”的代表。明清时期,漳州出现了片仔癀、吕氏铜青等名药,以及同善堂、天益寿等名药店。

然而,漳州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仍面临一些问题。

漳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漳州市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主任委员林汉钦介绍,随着社会变迁,许多地方特色炮制(临方炮制)法及品种渐渐消失或灭绝,临床使用炮制品的比例与品种越来越少。同时,随着现代中医药与国际接轨,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许多达不到GMP标准的医院制剂室和中药饮片厂或被取缔,或因经营不善倒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行业进入相对衰落期,产生了人才断层的问题。

在漳州,漳州市中医院属于目前中药炮制技术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保存较为完善的一脉,其中药炮制工艺独特,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是漳州几代名老中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2000年初,漳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已发展成福建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剂型最全的现代化中药制剂中心,拥有福建省药监部门批文的中药制剂达34种,享誉省内外乃至东南亚国家。

1989年,林向前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漳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成为该院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的第24代传承人。目前,54岁的林向前是漳州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也是“漳州名老药工”中较年轻的一位。

目前,漳州市中医院熟练掌握传统制剂炮制技术的已退休老师傅只剩下两位,且年事已高,在职仅剩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从整个中医药行业来看,高、中层次的人才较为紧缺,新一代中坚骨干成长慢、流失严重。

2019年底,漳州市中医药学会成立中药炮制分会,先后承办了2年省级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培训班,并对漳州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即将编印出版《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一书。

同时,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也入选漳州市级非遗项目,漳州市中医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还设置了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展览厅。

去年底,漳州市名老药工工作室启动建设,9位名老药工担任工作室导师,确定了20位继承人,由地方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林汉钦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并不是出于理想化的一时冲动,而是充分考虑了有利和不利因素,致力于挽救濒临灭绝的闽南(漳州)传统中药炮制特色技术。“长久以来,相较于中医,中药得到的保护相对缺乏,药工与中医的待遇也有明显差异。此次漳州评选名老药工,系统规范地建设名老药工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创举。”

漳州市名老药工工作室建设方案要求,工作室需形成工作计划与工作制度,通过定期面授,开展学术研讨和研究、传统中药生产操作理论实践,帮助继承人进行系统的跟师学习、整理总结导师的中药临床经验与技术专长。同时,工作室应制成2至4项代表导师学术经验的中药炮制品或中药制剂产品,有条件的工作室可进行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

“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巧匠,更要培养既有动手实践能力又能从科学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归纳总结、验证的专业人才。这是名老药工工作室与民间‘师传徒’‘父传子’传承机制的不同之处。”林向前表示,此次选拔要求继承人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学历,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要求。这使得他们可以在传承的同时,借助现代科学对不足之处加以规范改进,并进一步推广。

只秉匠心

却不只是一着先手棋

中药复方的选材、制剂过程都与产品功效息息相关。此外,很多中药存在机理、疗效、标准说不清、道不明的软肋,有效成分难以控制。而中药材品质良莠不齐,也会严重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因此,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漳州市在支持漳州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的同时,将一并筹划重建4500平方米的制剂中心,重新开始生产院内制剂。制剂中心预计将引入5条国内较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与先进药品检验设备,将老药工的经验与现代设备相结合,使院内制剂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但林向前算了一笔账,生产线运转与高层次人才的聘用,一年运营成本近400万元,需要足够的销量才能支撑新制剂中心的持续运转。“自2009年制剂中心拆除至今,院内一些著名方剂的公众认知度下降,很多年轻中医也没有用过这些方剂,之后的销量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林向前有些担心。

漳州市卫健委中医科负责人也指出,不少医疗机构中药炮制和制剂室的生存困境在于,生产成本高但市场小,多数院内制剂仅限在本院内销售与使用,且价格不高,入不敷出。未来,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希望在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批准的基础上,允许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甚至到医药市场上流通使用。

随着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进行工业化生产或许是院内制剂的发展路径之一。

但林向前认为,这并非最优选择。很多院内制剂都是老中医的秘方、验方,尚未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试验和临床试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走向市场需要经历3至4期的临床试验、毒性实验、药理实验、不良反应检测等一系列过程,最快也需要5年时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此外,大部分的中药制剂都是处方药,需要在中医指导下辨证施药,老百姓更多会选择到医疗机构看中医、买中药。因此,林向前认为,目前最迫切的仍然是保护和传承医疗机构的名药名方,重建制剂室,允许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走向可持续发展,才有逐步壮大、推广的可能。

而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名药名方,该如何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片仔癀”仍遵循古法炮制,生产周期近3个月。在此基础上,片仔癀(公司)引进大数据、自动化生产与控制、在线检测等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形成古今相融的现代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模式。

漳州市名老药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进明介绍,在遵循古法炮制、符合GMP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片仔癀(公司)通过现代先进技术和设备,精准控制炮制过程的温湿度、物料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并采用电子鼻仿生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线快速检测空气中挥发的有效成分,精准控制关键炮制节点。将老药工的传统经验判断数据化,总结转化为标准化指标和技术参数,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质量稳定也更有保证。

黄进明认为:“要探索传统技艺背后的中医思维和机理,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可标准化量产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才能让名药名方走向市场、走向国际。”

更多》图片新闻

同安区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全力保障口罩等抗疫物资供应

宁德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开展满负荷检测实战演练

厦门同安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活动

福医二院等6家省内医院获“光明中心”授牌

疫情防控莫忽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