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
治病救人 诗礼传家
2020-08-20 10:20:30 游晓璐 俞靓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莆田老别墅里的爱国故事:治病救人 诗礼传家

□福建日报通讯员 游晓璐 记者 俞靓

爱国名医陈展如故居入口处游晓璐摄

陈展如故居里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红木手术床。游晓璐摄

傍晚的陈展如故居游晓璐摄

陈展如故居一楼,成为游客打卡地。俞靓摄

故居庭院深深。游晓璐摄

在莆田市中心文献路国货精品商场旁,有一幢别墅。别墅里,花木扶疏,红砖绿墙。这栋完工于1932年的别墅,是莆田第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如今,这里是1932咖啡馆,莆田的“网红打卡点”。

这里,也是爱国名医陈展如的故居。

文献路,是莆田的核心干道,霓虹闪烁,但这里的部分古建筑故事,仍像蒙尘的珠宝,不为外界所知。

走进陈展如故居,如果有心倾听,你能听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代的记忆。

而“1932”的故事,还要从医生陈展如本人说起——

一代名医奔赴前线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莆田一提起陈展如医生的名字,众人皆交口称道。

陈展如,莆田荔城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912年,清王朝覆灭那一年,21岁的陈展如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大学。毕业后进入福建陆军军医医院,救治前线受伤的伤员。数年后,医术精湛的陈展如任福建陆军军医医院院长。

时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3年,32岁的陈展如欲退伍辞官回乡。众人劝陈展如留在福州发展。陈展如答:“我是莆田人,我要回老家行医。”

回到莆田后,陈展如在莆田城内大度街陈氏崇功祠内,开设“展如医院”,治病救人。当时,西医尚未兴起,百姓多用中医诊治,展如医院是莆田第一家个人开设的西医医院。

此前,他在军医医院为军官诊病。这一次,他面对的是莆城众生。

“像我这样年迈的人,当年自己和家人由他治疗而病愈者,至时或会在心中暗自感激他。记得我还很幼小时,祖母患肺结核病,整日咳嗽不已。我家曾请展如医师为她治疗。当时先父已辞,家境清贫,展如医师至我家诊病,往往不肯接受出诊费。”多年后,莆田作家郭风在其《记名医陈展如及其故居》一文中回忆道。

“对病人无论贫富亲疏,父亲均一视同仁,精心诊治。对贫困者,他常减或免受诊金药费。”陈展如四子陈文波说。在莆田,陈展如治愈了不少濒危病人。遇重病病人,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随请随到,全无名医架子。

陈展如是医生,又不只是医生。东三省沦陷,华北沦陷,在莆田医师公会上,陈展如时常发表抗日言论,抨击国民党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排斥镇压异己。福尔马林和各种药品的化学气味,与白色的政治空气,也没能阻挡他成为莆田最早期一批公共知识分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硝烟四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日军常常空袭莆田。陈展如又任莆田抗战自卫团第二后方医院院长,和医护人员担起救助全市伤患的重担。抗战警报一响,莆田民众就到郊区的树下避难,烈日炎炎下,不少儿童生了毒疮,陈展如为病人洗去脓汁,常常忙得满身大汗。

艰难时期,陈展如还不忘以身作则,多次携子女到文峰宫前的“救国献金台”上捐资。八九个孩子排成一长列,逐个上台,投放“救国献金”,一时传为佳话。

1939年,日军轰炸重庆、占领深圳、封锁香港、空袭广州,抗日战争进入最困苦的时期。国家危难,陈展如坐不住了。他欲告别妻儿,奔赴前线。

而现实情况是,陈展如因常年劳累,身患高血压、疥疮等疾,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即将临盆,家中子女成群,均未成年。想到陈展如刚正不阿的性格,此去凶多吉少,家人再三劝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陈展如临行前对家人说,“大丈夫当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回。”

1939年冬,他离妻别子,告别相送的父老乡亲,奔赴抗日前方,到军政部军医署驻闽浙办事处报到任职。1940年5月的一个午后,陈展如行医后走在回城的路上。在石枚泉郊外,突然一声枪响,他应声倒下。杀手连打四枪,陈展如血流如注。但他还活着,杀手又将他拖到河边,活活浸死。

河水染上了血水,流向了原野的深处。位于莆田文献路陈展如的家,永远失去了他的主人。一代莆田名医的人生,就此落幕。他的生命,定格在49岁。

饮水思源诗礼传家

陈展如来不及留下遗言,留下了5个儿子、5个女儿和1个寡妇。生前,陈展如行医为业,他死后,家里无“余钱剩米”。

钱去哪儿了?原来他极为重视教育,常以“不求金玉富,唯愿子孙贤”为勉。除建有一栋别墅外,行医所得,几乎全部用于子女教育。他不仅培养自己的子女,也培养兄弟姐妹的子女读书,资助穷人,从未间断。

陈展如子女10人,皆为大学生。毕业后,他们或是医生、记者、大学教授,或为企业经理、高级工程师。“遗子千金,不若授子一技。怀薄技在身,胜似良田千顷。”挂在陈展如纪念馆的这个家训,或许是最好的诠释。

饮水思源。后人把陈展如故居第三层设为纪念馆,名曰思源堂。走到阳台上放眼整幢建筑,希腊式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红砖绿窗旁,种植花木,郁郁葱葱。庭院内,一棵白玉兰早已亭亭如盖。

陈文波介绍说,陈展如早年曾在天津求学,受西式文化影响颇深,他从上海请来建筑师,设计了这幢中西合璧的别墅。房子用料均是上乘——水泥从英国进口,钢筋从日本进口,红木从菲律宾进口……数位上海工人,历时整整3年才建成。

2009年,后人改原来的建筑为陈展如故居。这幢楼,不仅对陈家意义非凡,它本身也是莆田近代史的参与者。

近百年前留下的药箱、手术台和来不及使用的药品,仍然保存完好;红木书柜里,放着旧式书籍;棕色的风箱,旧得不再响了;墙上挂着照片,从清朝到民国,再到现代,从辫子、长衫,再到西服,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陈展如的后辈,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成长起来。

这是传统的中国,从祖先身上,可以望见自己的源头。后人接过陈展如的精神接力棒,用行动诉说何谓诗礼传家。

陈展如被国民党暗杀后不久,这幢闹中取静的别墅,成了中共地下党闽中特委联络站、交通站。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困难,军队营房尚未完善,为支援解放军,陈展如妻子林顺仪将部分故居无偿借给莆田驻军第28军驻防使用。“文革”结束后,这栋别墅又回归陈家。千禧年过后,莆田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因地处莆田中心城区,2001年,陈家别墅差点被拆。陈家后人经历“八年抗争”,这幢别墅终于保下来了。

现如今,再回到故居,八旬的陈文波依然睡在他出生的眠床上。陈展如的后人们,守住了故乡的屋顶。“这里是我们的根,不管走得再远,想到在莆田,有一个老家,有父母,有祖先,就觉得心很安。”陈文波说。

陈展如的生命被定格在抗日的战火中,他的精神被永远封存在思源堂,指认了一个时代莆田人拥有的风骨和气节。

更多》图片新闻

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印痕

新峰社区开展“八闽健康码”推广宣传活动

邵武:恙虫出没 小心防范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二期病房楼基本完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