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
莆田:“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2020-04-02 11:04: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超  

今天,我们向您“数”说抗疫脸谱,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他们的每一次用心,每一次鼓起勇气舍小家为大家,都值得被铭记。

常太敬老院隔离点,林智辉(左一)在送药品。陈闵敏 摄

0交叉

林智辉:把阵地建在隔离观察点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2月22日,莆田市城厢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顺利撤点,所有隔离人员期满解除医学观察。隔离期间,该点向上级医院转诊确诊病例3例,由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蔓延,实现了“隔离人员零交叉,隔离点内零感染,医务管理人员零损伤”的目标。

“非常时期,这些医务人员不顾自身安危,给了我们最贴心的照顾,这段经历我永生难忘。”在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某集中隔离点,一位密切接触者说。

1月26日晚上,常太镇紧急启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城厢区医院医生林智辉临危受命。来不及收拾个人物品,林智辉与家人简单通了电话,便同3名医务人员连夜启程。

作为领队,面对疫情突发、情况陌生、经验缺乏等现实挑战,最重要的就是火速拿出一套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流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林智辉带领团队搬运设备、物资,划分隔离区域,调配消毒物品,分区将所有警示标识张贴上墙,工作预案、流程、职责、制度逐一明确,筹备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

早、晚对密切接触者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进行咽拭子采样,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定时不定时对走廊、通道以及房间进行消毒;帮助被隔离观察者送药品、生活用品……每天,林智辉的团队忙而有序。

面对群众的不安情绪,他耐心劝解老人长达近一个小时;组建微信聊天群,将在隔离点集中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拉进群,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并组织线上互动活动,大家互相打气。“总要有人带头,假如大家都有顾虑,隔离工作怎么做?”林智辉说。

进驻近一个月,克服山里居住条件简陋、昼夜温差大、隔离人员情况复杂等种种困难,林智辉团队的3名队员没有一个人退缩,出色完成了医疗医护保障任务。

结束任务才下山休息了一天,他又接到前往城厢区常太镇另一隔离点的任务。“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林智辉义无反顾,这是他心中永不言败的信念。

陈清海(左三)拄着拐杖入户走访。郑秋萍 摄

1根拐杖

陈清海:“群众安康就是我的止痛药”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近段时间,在莆田人的朋友圈里,“莆田硬核乡长,你弯腰的样子真帅”“拐杖副乡长,忍病痛坚守一线”等图文视频被频频转发。

2月5日,仙游县石苍乡副乡长陈清海结束一天的工作,拄着拐杖回到乡政府的宿舍,服用止痛药。

过去半个多月里,因腰椎间盘突出,陈清海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长一脚短一脚地走访入户——督促指导环境消毒保洁、劝导群众不聚集不聚会、排查观察武汉返乡人员、劝阻暂缓举办寿庆婚宴、筹集发放储备防疫物资。

时间倒回到农历腊月廿八,在仙游县总医院住院的陈清海正准备通过手术,缓解半年来的疼痛。但通过新闻报道,加上多年的基层防疫站工作经历,陈清海意识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十分严峻,他不顾医生的手术建议,要求立即出院,带着止痛药和简单行囊,回到乡里。

“武汉那么远,我们山上空气这么好,我们都没病!”“不让出门走亲戚,还算过年吗?”……山中群众想法质朴,这些平日里看来简单的想法与要求,在这个节骨眼却隐藏危机。好在“只要用心和他们讲清楚其中利弊,群众多能体谅、支持我们的工作”。

大年三十,正好是陈清海儿子的生日。石苍乡的环卫人员有没防护到位、五保老人是否吃好穿好、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是否健康,这些点点滴滴撤回了他下山的心。“儿子上初中了,他能理解我这次特殊的缺席。”陈清海说。

现在,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拐杖副乡长”。因推后了治疗,腰痛时刻折磨着陈清海。“虽然有时候疼起来直逼眼泪,但只要能看好我们的乡,守好自己的村,群众安康就是我的止痛药!”陈清海说。

2个战场

贫困户郑金兴:当好抗疫后勤员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2月19日,仙游县园庄镇东石村里,郑金兴为投入防疫工作的干部煮了一大锅卤面。一旁的民警边吃边赞:“这莆仙味儿够地道!”

过去十几天,受疫情影响,东石村作为外来车辆进入园庄镇的主要路口,尤为镇上所重视。一个临时帐篷很快就在村口搭了起来,镇村干部、志愿者纷纷上阵,测体温、消毒、登记、宣传防疫知识。

郑金兴也闲在家,眼看着干部们忙前忙后,他有点儿着急。春节里,驻守的交警、医生和干部们都是24小时值班,常常连一顿饭都顾不上。

“我没啥帮得上忙,但家常饭我从小就在家做,拿出这个手艺来,不丢脸。”郑金兴说。烧菜用的煤气是他自带的,菜是热心村民把钱交付他外出采购的。几朵香菇,几片五花肉,再加一把葱,巧手的郑金兴就能烧出一锅香喷喷的咸饭。

郑金兴如此关照当地干部的“胃”,用情之深,是有来历的。

2018年,郑金兴的母亲去世,家中还有一个不能自理的妹妹和正上小学的儿子需要照顾。他接过母亲的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

去年,郑金兴舍弃了这个岗位。他说:“我还年轻,现在我能靠自己的能力撑起这个家,就不能占用太多政府的资源!”

这些年,当地政府一直关注着这个家庭。“送钱、送物、治病,还帮我家建起了新房。”郑金兴说,村里还帮助解决了儿子的上学问题,后顾之忧少了大半。

这次疫情中,郑金兴还意外地收到紧俏物资——口罩。原来,园庄镇从全镇仅剩的3000个口罩中划拨出一半,发放给困难户、低保户、老弱病残等人群。

用东石村党支部书记严鹏飞的话说,这是抗疫扶贫两不误。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临时帐篷拆了,郑金兴的忙活也告一个段落。

他说,自己从未想过能在这节骨眼上出点力,“以前的脱贫战场上,我是一个受过大伙帮助的人,现在的抗疫战场上,让我也当一回帮助大伙的人”。

陈顺健顶替货运员在罗屿港工作。张程 摄

3米车梯

货运人陈顺健:每天来回攀爬百余次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张程)老陈已经有十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他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去。

但这场疫情的到来,老陈又留了下来。

老陈名叫陈顺建,今年51岁,是莆田东站年龄最大的党员,也是车站的货运负责人。莆田东站是向莆铁路的终点站——莆田湄洲湾港货运编组站。

“莆田东站日常每天最多发送2.7万吨煤和铁矿石,其中铁矿石日均1.2万吨。”莆田东站站长余磊介绍说,疫情发生后,江西境内南昌钢铁厂、萍乡钢铁厂等多家钢铁厂的原材料铁矿石公路运输通道被封闭,面临断供风险。为此,两家钢铁厂紧急求援,各需要1500吨的日均增加量。

本来年后复工的时间推迟,很多劳动力无法及时返岗,港口的装卸机械故障,维修能力不足。此次再加上江西的任务,车站的困难又增大了。

为了保障钢铁厂的原料不断供,莆田东站成立了党团员突击队。陈顺健第一个报了名。

港口海风大,矿石灰尘大,他顶替货运员上岗,到条件最艰苦的罗屿港作业。这边,他要忙着查看货位是否对上,空车状态是否有残留物,监督检查列车装车,车内矿石是否扒平;那边,他要兼顾工人是否按标准作业,并对货物抢装进行盯控,遇到个别车厢捆绑加固不行,老陈时常直接上手处理。

“矿石运输途中时间长且没有人跟车,车门装载加固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极大。这些矿石出了车站要跑动车线,安全第一,人命关天,可不能有半点马虎。”陈顺健说。

为了节省时间,保障加开的列车能有充足时间装运,一趟列车50节车厢,陈顺健得一节一节查看。正常爬一个车梯可以看到2节车厢的矿石装载情况,装一趟车他必须要爬上爬下至少25次。一天5趟列车下来,陈顺健要在3米高的车梯上爬上爬下125次。

陈顺健的手机上,每天微信步数轻轻松松上2万步。回到办公室,他还要填报表,兼顾后台数据进行票面核对,随时关注生产调度群接收调度数据。

“干了二三十年,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陈顺健话不多,但每一句都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

龚名扬背着消毒设备在楼道消毒。 温晓梅 摄

5个小时

网格员龚名扬:自我隔离上“疫”线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温晓梅)3月25日是龚名扬居家隔离14天后首日返岗。

今年36岁的龚名扬,是莆田市城厢区网格化中心龙桥巡逻队第五中队中队长,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后,他主动请缨加入战“疫”前线。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我自己上。”龚名扬告诉记者,返家隔离前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无缝衔接”在一线执勤值守。

每天上午8点,龚名扬准时来到北磨一医学集中观察点,将早餐、饮用水等食物逐一送往1~7楼的每个房间;一趟送完,他又折返,拖着大号垃圾袋,挨个回收生活垃圾。

“整栋楼的垃圾,有时候一袋就有几十斤,拎上两袋,比我人还大、还重。”个子不高的龚名扬调侃道。

将垃圾全部回收后,他又背上了消毒设备。观察点内的公共区域、化粪池都是他的“责任田”。这个岗位,因为辛苦繁重,一度“无人问津”,而龚名扬却主动承担。

把所有工作做好后,龚名扬才匆匆吃上几口热饭。到了晚上10点,他又来到北磨一开放式小区卡点执勤,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检查出入通行证、排查车辆……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再次转移阵地,重新投入观察点工作。

每天,重复以上的工作流程,龚名扬的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在网格站的小小隔间里,一张木床,一床单被,他就这样“蜗居”了一个多月。

“父母、爱人也有些埋怨,但更多的还是担心。”龚名扬告诉记者,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他的嗓子开始发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嘶哑,但是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今年是龚名扬加入网格队伍的第四年,此前,他已经连续3年被城厢区网格化中心评为“优秀网格员”。关于2020年的目标,他腼腆地说:“我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陈国华在村里进行卫生消杀。刘爱民 摄

7旬老人

陈国华:奔走一线只为让病毒“歇菜”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2月6日下午6点,莆田荔城区拱辰街道陡门村的村部里,卫生计生协管员陈国华刚完成村里的卫生消杀工作,正打算吃个晚饭,稍晚再来值班。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村里情况我熟,万一有个什么事,我可以帮得上忙。”陈国华说。

陡门村位于莆田市区玉湖新城中心地带,人流量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从农历大年三十到今天,这个78岁的“硬核”老党员,每天固定作息,早上7点多离开家门,直到晚上9点多归家,奔走在防控疫情一线。其间,他挨家挨户发倡议书、宣传防疫知识;往年村里连续三天的热闹元宵,他找“福首”一一商量,力劝取消;带好防护工具背起消毒工具,领着清洁人员一起对村里垃圾投放点等公共敏感位置进行消毒。

对陈国华而言,在村里工作30年,从未有过退休的概念。从2010年开始,他有意识地将全村人的门牌号、手机号码等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日子久了,他成了村里移动的数据库。每一家的户主是谁,有几口人,陈国华如数家珍。

“因为有他,村里得以快速从全村2700多人中排查出6个武汉返乡人员。”莆田荔城区拱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他还挨个打电话,劝导返乡人员居家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自1月23日以来,陡门村的党员干部同陈国华一道,主动加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打好防控疫情阻击战。“新闻上那么多人都在做好事,咱一个老党员,也不能落后呀!”陈国华言语坚定,“不是不怕病毒,但更怕的是病毒肆虐。也不是不需要休息,但比起休息更想让病毒早日休息。”

更多》图片新闻

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一队圆满完成救援工作

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148名队员完成驰援任务

你来送医送药 我为你点赞

中国抗疫专家组抵达塞尔维亚

援意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意大利帕维亚医院医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