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沙县:耄耋村医47年守护村民健康
2019-09-12 09:34:52 黄其魁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超  

张遵楦(右)在为村民听诊。黄其魁 文/图

走进沙县高砂镇椒畔村卫生所,就会见到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烁的村医,正在聚精会神地给病人量血压、按脉,开药方……他,就是今年83岁的村医张遵楦。

张遵楦,1936年出生,复退军人。他47年如一日服务村民,用心诠释“医者仁心”的济世情怀,被群众赞誉为村民“健康卫士”。

坚守山村从医惠民

张遵楦1955年3月光荣参军,先后担任连队通讯员、文书,师政治部代理秘书。他好学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跟连队卫生员学医,并购买医药书籍认真自学,初步掌握了一些医学基础知识。1958年退伍后,他在沙县南阳小学任教。1962年国家实行“精简”政策,他减员回村,后到高砂镇椒畔村松坑自然村插队落户。

上世纪60年代,农村缺医少药,让张遵楦立志当一名村医。他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医学书籍,跟随镇医院的中医师学习,后又到沙县卫校参加了3期西医培训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1972年3月,该村安排张遵楦到村卫生所任村医,挑起了守护村民健康卫生的重担。

从医47年来,在群众的眼里,张医生就是一位随叫随到的“120”。尤其是对老弱病残、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只要一个电话或捎一个口信,他立刻背上药箱出诊。有一天中午,张遵楦从田里劳动刚回家,午饭未吃,接到病人雷祖镐捎来口信,说肚子剧痛。他立即背上药箱上门,初诊是胃穿孔。他立即给患者打止血针、止痛针,并与病人儿子一起拉着板车,将病人送到高砂镇公路旁,再拦车陪护病人到沙县医院急诊。经县医院医生诊断,属急性胃穿孔,立即进行手术。县医院的医生说:“还好来得及时,再迟一点来,命就难保了。”病人康复出院后,包了一个红包感谢张遵楦,被他婉言谢绝了。这样的事,不计其数

张遵楦常说:“当一名村医,不仅要给病人治好疾病,还要看好心病。”他每次给病人看病时,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帮助病人解开心结。本村妇女邱招娣36岁时患鼻咽癌,去福州化疗10多天返家。过了一段时间,医院通知她去复查,她不肯去。有一天,她鼻子大出血,病情危急,张遵楦立即出诊,帮她打止血针,并耐心劝导她要配合医院治疗,放松思想。在张医生多次劝导下,邱招娣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病情保持了稳定,到50多岁后才谢世。

要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必须引导村民养成科学卫生生活方式。村卫生所每天来往的人多,张遵楦把村卫生所办成宣传健康知识的讲堂。他为全村的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好村民个人的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哪位村民有什么疾病,如何诊治,用什么药等,他都心中有数。

不忘初心乐于奉献

村医收入不高,曾有别的乡镇和村要高薪聘请张遵楦去当医生,村民们不让他走,他更舍不得离开本村,拒绝了高薪聘请。

张遵楦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化能人,会唱山歌,吹笛子,写书法,爱好摄影。他乐于助人,业余时间里,义务给村里写宣传标语,写公文材料,出宣传专刊,帮助村民书写各种文书。农村红白事,他主动帮主人家做“礼书”,忙前忙后。张遵楦在沙县南阳中心小学任教四年里,三年被评为“五好教师”。坚守村医岗位47载,曾两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出席县“群英会”,近年来,他还连续8年被高砂镇卫生院评为先进个人。

步入耄耋,张遵楦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了《我平凡的历程》《十年艰苦劳动的磨练》《四十多年如一日,真诚服务于社会》《我的人生杂志》《行军日记》等个人回忆录。他深有体会地说:“写回忆录益处颇多:可重拾少年的童趣,深感童心未泯;回忆成长历程,感恩党的培养教育;总结人生得失,畅谈生活感悟;传承家风家训,助力构建和谐社会。”

张遵楦能一心扑在村医岗位上,军功章一半归功于他的贤妻唐新姬。唐新姬今年75岁,勤劳、节俭、和蔼,结婚57年来,她无怨无悔地支持张遵楦的工作,家里种田、种菜、砍柴、做家务、带孩子等等,全由她包揽,一家人和和美美。

现在,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张遵楦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依然工作在村医岗位上。采访结束时,张遵楦深情地对笔者说:“守护村民健康,是我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是我的初心,只要村民们有需要,只要我能坚持,我就要把这个岗位继续做好。”

(黄其魁 文/图)

更多》图片新闻

邵武启动“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福安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进社区”活动

延平区四鹤街道开展“眼病流行病公益检查”活动

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