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usa.fjsen.com 2018-09-27 09:02:33  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卫生所村医罗联塍

▲宁化县中沙乡半溪村乡村医生廖福林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文/图

改革开放四十年,恍如弹指一挥间。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民生之本,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

从20世纪70年代,背着药箱,拎着听诊器满村跑的“赤脚医生”;到80年代,农村集体合作医疗逐渐解体,经过正式培训考试,成为农村居民健康“守护人”的“乡村医生”;再到去年10月,我市正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家庭医生”覆盖城乡……“赤脚医生”,这个时代曾经的符号,正经历着时代变迁,见证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变带来的民生福祉。

“赤脚医生”奔走乡间

9月3日,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卫生所,罗上柘、罗联塍父子医生档正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接诊病人、开药、登记居民健康档案、实时关注签约病人、一旦发现居民健康状况异常及时回访……

分别有着49年、23年从医经验的父子俩,从挤在农户家中,在仅有5平方米的医疗站里抓中药看诊,到搬迁至村部,占地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药品齐全、环境舒适的卫生所,罗上柘、罗联塍父子档签约“家庭医生”,他们的经历,也正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缩影。

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随即毛泽东做出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就成了农村村医的代名词。

1969年,年仅17岁的罗上柘,念过一些书,有一定的文化,在村里的推荐下,到永安参加了我国第一批第二期“赤脚医生”培训,培训合格后,正式成为了村里第一位“赤脚医生”。

“我刚当医生的头一年,那时医疗站条件非常简陋,仅有一些中草药以及一些针灸、拔罐简单的医疗器械,村里人有什么头疼脑热、肚子疼的,就只能针灸开些中药吃。直到1972年,当时的永安县医院派来了支援乡村的医疗队,医疗站才添了新仪器,配齐了感冒、发烧等一些农村常见病的西药。”忆起早年的看病经历,罗上柘仅用一个词形容:简陋。

背着药箱走家串户、风雨无阻行走乡间,在罗联塍有记忆以来,父亲总是在他脑海里留下忙碌的背影。

“从幼儿园起,我就时常跟着父亲挨家挨户奔走,看着他把病人一个一个治好,我特别崇拜。”罗联塍清晰地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深夜暴雨,一家人被一声声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距离本村2公里外的大田县建设镇山厚村一直没有村医,一旦有患者需要看病,都是上门找到自己的父亲。

简单地听了患者家属描述后,初步判断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罗上柘便背起药箱,带上止痛药,冒着暴雨、赶着山路,赶往患者家中……

记忆里,父亲深夜出诊的次数仍有很多。正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罗联塍萌生了从医的念头。1995年,从当时的三明卫校明溪分校临床专业毕业的罗联塍,子承父业,来到了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卫生所,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乡村医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