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市民抓到疑似锥蝽 咬人可致“新型艾滋病”?

usa.fjsen.com 2018-07-10 11:17:52  苏凯芳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市疾控中心鉴定并非锥蝽,且锥虫病不是艾滋病,市民不必恐慌

  市民捉到的虫子并非锥蝽

  锥蝽(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苏凯芳 文/图)昨日,市民张女士致电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她在自家阳台抓到一只疑似锥蝽的虫子,担心家人被咬,并因此感染有“新型艾滋病”之称的锥虫病。为此,记者特地前往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经证实,该虫子并非锥蝽,且目前泉州尚未发现过锥蝽,也未发现市民遭锥蝽叮咬的病例。此外,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表示,锥虫病不是艾滋病,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近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居民找锥蝽的新闻,引起了丰泽区冬梅社区的张女士注意。据悉,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锥虫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堪称“新型艾滋病”。张女士说,没想到在自家阳台的花盆边上抓到了一只与锥蝽十分相似的虫子。为了“验明正身”,张女士将其装进玻璃瓶内。

昨日,记者带着张女士捉到的虫子来到泉州市疾控中心。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反复甄别,并向福建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请教核实,确认这只虫子并非锥蝽。

据介绍,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该工作人员说:“市民抓到的昆虫,体态虽与锥蝽十分相似,但体长还不到10mm,且翅膀颜色几乎为黑色,腹部侧缘也没有红或黄斑,可以排除是锥蝽的可能性。”

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居民看到疑似锥蝽的昆虫,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其抓获,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带至泉州市疾控中心鉴别。或者可致电告知发现疑似锥蝽的相关位置,由疾控中心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据了解,美洲锥虫病的病媒是锥蝽。人被叮咬后,拍打时会把锥蝽的粪便或尿液抹到叮咬处、眼部、口腔或任何皮肤破损处,锥虫就这样进入了人体。由于确诊率低,无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晚期没有特效药物,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锥虫病并不是艾滋病,市民不必恐慌。”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强调,美洲锥虫病是依靠锥虫叮咬传播的疾病,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而锥虫病的病原体是克氏锥虫。

锥蝽只是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并且也不是所有锥蝽都携带锥虫。该工作人员表示,若市民被疑似锥蝽的昆虫叮咬,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