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宣传动态> 行业尖兵 > 正文

全国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奕明:扎根呼吸系统疾病领域33年

usa.fjsen.com 2018-03-09 09:51:46  张鸿鹏 来源:健康福建    我来说两句

  “修医德、善沟通、精技艺、尚学术、有所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院长曾奕明教授用这15个字概括一个优秀的医学专家所应具备的素养,33年来,他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领域钻研创新、治病救人。

  福医二院在曾奕明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介入呼吸病学临床技术与研究,让介入呼吸病学成为呼吸内科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造福广大患者。

▲曾奕明,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奖获得者。

  国内首创“难治疗性气胸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1985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奕明进入福医二院开始了从医生涯。“当时的呼吸专科还十分弱小,但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我就必须热爱它、专注它。”曾奕明说道。

  2000年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令曾奕明印象深刻。这位患者因自发性气胸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做了气胸引流术两个月,仍不见好转。原先,针对这种难治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和胸外科手术,但是老人年龄大,又患有慢阻肺,不适宜做手术,家属们十分焦急,找到曾奕明商量有没有新的办法。

  通过深入研究、反复验证,曾奕明大胆地创新了一种技术,运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探查来找到胸膜瘘口,采用自体血行支气管封堵术,最后取得成功,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在我国开创了一项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创新,大大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一个礼拜的治疗就可以出院。而且微创手术创伤小,十分适宜心肺功能不良、高龄的患者。

▲曾奕明(左一)施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致力于技术的推广与创新

  18年来,曾奕明一直致力于“难治疗性气胸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的推广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原先国际上对于难治性气胸的时间定义尚不明确,难治性气胸是指持续性支气管胸膜瘘,但究竟持续漏气时间多久才能定义为难治性气胸,业内专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曾奕明提出,经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漏气并超过2周时间可诊断为难治性气胸。这个时间界定的提出,目前已被业内专家广泛采纳。曾奕明还曾参与国家呼吸内镜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及培训教材的编写,他一直希望将技术的种子撒向全国,让这项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曾奕明

  组建省级呼吸医学中心 造福广大患者

  今年35岁的陈先生家住泉州,除了高血压外,陈先生一直有打鼾的症状,每天躺床上不到5分钟,就开始鼾声阵阵。在家人建议下,他来到福医二院睡眠医学中心,经监测发现,陈先生在夜间7小时的睡眠里,呼吸暂停次数多达400多次,属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更让家人吃惊的是,陈先生高血压竟然与打鼾有关。好在陈先生及时就诊检查,经过呼吸机的治疗,陈先生夜间睡眠时的憋醒症状改善了,睡眠质量好了,连血压也控制在理想水平了。

  睡眠呼吸中心只是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的一个分支。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挂靠在福医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设置介入呼吸病学、肺部肿瘤、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医学、慢性气道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五个亚专科,肩负起呼吸急危重症救治任务。

▲曾奕明在查房

  扎根临床实践 不断提升自己

  曾奕明认为,作为临床医生必须要扎根临床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研究加以实践,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不断修炼提升自己。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华平回忆,曾经有一位来自漳州的年仅17岁姑娘,由于气管结核在外院未及时治疗,导致左主支气管严重狭窄,左侧肺基本无法呼吸,病情非常复杂。曾奕明精心为其设计治疗方案,前后共经历17次支气管镜下治疗,最后成功解决问题。后来,这个姑娘成功考上大学,过年过节还会打电话来送祝福。

  曾奕明时常教导医生们,对待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在临床实践中,讲究用“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