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地市动态 > 正文

厦门:着力高位嫁接,补齐医疗短板

usa.fjsen.com 2018-01-09 14:27:30  杨珊珊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张博恒副院长为一位肝癌患者开展介入手术。 江欣颖 摄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陈境琨)“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旗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惠民便民服务工程,着力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成效显著。但“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仍是厦门所面临的民生短板之一,也成为厦门努力补齐医疗卫生领域民生短板的方向。当前,厦门正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实施《健康厦门2030规划》,促进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着力加强市校战略合作,创新高位嫁接,开展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获得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顶层设计先行 专注技术提升

“通过肠菌移植技术可以提升相关基础研究,并促进临床疾病诸如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的治疗。”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叶震世介绍。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一整套包括提供微生态标本库的大容量超低温存储设备、低温报警智能管理系统等设备十分齐全,为开展肠菌移植技术提供了基础环境。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目前厦门市拥有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科室把“重塑肠道菌群提高胃肠道疾病诊治水平”作为学科发展的两个中心之一,建立了标准化的粪菌移植体系,探索粪菌移植治疗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自闭症等。现已完成1500余例次移植治疗,数量居国内医院前茅,尤其在病毒性肝炎、炎症性肠病和便秘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目前我们在肠菌移植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位于全国领先地位,正在以该技术为突破口,探索更多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叶震世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的专科建设和技术成长正是厦门重点支持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2001年起,厦门在福建省率先启动了医学中心、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了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按照集中优势、创出特色、形成品牌的思路,厦门市卫计委先后制定了《实施医疗卫生行业品牌发展战略工作方案》《厦门市医学中心、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厦门市医学学科建设考核激励办法》《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推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建设市级医学领先学科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与制度,规范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厦门市已建立一批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群。全市目前有1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医学/中医重点专科、15个市级领先学科、9个市级医学中心、36个市级重点专科、44个市级规划重点专科。除省属医疗机构外,厦门市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在全省各设区市处于领先水平。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形成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时期,学科建设依然是厦门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的重点方向,在厦门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厦门虽有心脏、眼科、精神医学专科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但在省内、国内有影响、有知名度的专科较少”。厦门市卫计委计划2018年启动亚专科建设项目或专病建设项目,力求在部分亚专科或专病临床诊疗效果建设上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建立并完善对综合及专科医院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