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为防艾贡献中国智慧

usa.fjsen.com 2017-12-01 17:04:12  张磊 来源:健康报    我来说两句

□健康报记者 张磊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自1985年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至今,我国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艾道路,并为全球贡献防艾的中国智慧。

基本形成全链条防治体系

“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并带动发现数增加,为联合国提出的3个‘90%’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及我国防艾成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说,2017年1月~9月,我国共进行1.4亿人次的检测筛查,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0.5万例,“这直接关系到防控效果及后续的治疗工作”。

近5年来,我国经输血途径染艾已基本阻断;母婴传播率由2012年的7.1%降至2016年的5.7%,病死率从2012年的8.1%降至2015年的4.6%,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高福说,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防艾工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世界艾滋病日活动;2014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考察防艾工作,慰问一线护士、基层防艾工作者和志愿者。近5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防艾经费大幅提升,分别由2012年的27.7亿元和11.2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46.3亿元和19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67.1%和69.6%。全国建立了3.3万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9317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基本实现了艾滋病检测不出乡、抗病毒治疗不出县,形成了覆盖宣传教育、医疗救治、药品供应、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的全链条防治体系。

信息化建设助力精准防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介绍,我国防艾信息系统日臻完善。1985年,我国首个艾滋病报告病例是通过纸质报表寄送、传真报告等方式实现的;到2005年就实现了艾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速度大大加快;到2008年基本形成了包含艾滋病病例报告、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为一体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以往需要等上一两个月,现在可以即时看到报告的数据。”韩孟杰说,该系统目前拥有17万个用户,覆盖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远程医疗打通了患者和专家之间的绿色通道,很多疑难病例通过远程会诊得以解决。对此,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刘建西深有感触。该中心的远程医疗目前已实现免费,相关费用由省级艾滋病专项防治经费提供。大医院的专家还可通过远程可视化系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往培训舟车劳顿,时间也短,现在随时可以跟大专家进行沟通,对偏远地区帮助很大”。

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社会组织易于接触高危行为人群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同时具备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近些年,社会组织成为艾滋病防治的一支力量。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已资助1052个社会组织,实施防艾相关项目1651个,对49.7万名高危人群实施综合干预。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列为全球最佳实践范例。

“防治基金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王光辉是山东青岛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该组织主要参与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防艾工作。他告诉记者,该组织目前有专职人员4人,已连续两年得到基金项目支持。“未来希望有更多发展空间,扩大社会组织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田宇是该校青春红丝带组织的志愿者。该小组现有成员40人,志愿者近400人。“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却不了解其中暗藏的风险。”田宇说,大学生防艾工作不仅要宣传防艾相关知识,更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提升学生的安全套使用率。

虽然成效显著,但仍存一些问题。高福表示,艾滋病疫苗研发目前进展缓慢,性传播和新型合成毒品对我国防艾工作的威胁日益增大,按照推算,我国仍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未被发现,发现率有待提升。此外,专业防治队伍保障不稳定,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 (《健康报》12月1日第1版)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