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就想要一个新生儿病房——二孩时代小城儿医的猴年心愿

usa.fjsen.com 2016-02-14 09:22:40  易凌 余里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我就想要一个新生儿病房——二孩时代小城儿医的猴年心愿

新华社成都2月13日电(记者 易凌 余里)起雾了。这几乎是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深冬清晨的标配,但这却让儿科医生李吉平皱起了眉头——这样骤然阴冷的天气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生病。

六点四十起床,李吉平离家赶去车站坐最早一班公共汽车去医院上班。按平常的习惯,从乐山市城区到井研县妇幼保健院这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里,他可安心补个回笼觉,但浓雾拖慢了车速,担心迟到的李吉平一路通过微信和白班医生沟通,交代注意事项。

几乎是掐着点进了医院,李吉平发现办公室外走廊里已站满了候医的人群。

“找儿科是很容易的,哪里哭得凶,哪里人多,去那里就对了。”李吉平说,“一个孩子两个大人陪着来是标配,也经常有六个大人陪同的豪华配置。”

换好白大褂,洗了手,戴上口罩,李吉平开始接诊,带着患儿的家属一下子涌入。从八点半到十二点,除汇报工作,处理行政事务,李吉平看了17个孩子,另一位值班医生廖志勇已看了26个,近一半是不满周岁的婴儿。而李吉平的最高记录是一个上午看了55个病儿。

记者观察到一个小细节——接诊时,除去检查、写病历和在电脑上开处方的时间,李吉平右手几乎一直握着听诊器上那个圆形的金属胸件。问其缘由,他道:“这是要伸到娃儿衣服里面的,握着会暖和点,不然可能会冷到他们。”

井研县妇幼保健院是个二级医院,是这个有42万人口川南古县的三家大医院之一,有近68名医务人员任职。小城不大,来看病的既有熟脸老病号,也有朋友介绍前来求医的。按李吉平的话说,小地方密切的人际往来多少缓解了大城市里常听闻的紧张的医患关系。

36岁的李吉平出身农家,井研就是他的故乡。在他的记忆里,儿时村里孩子生了病是去不起医院的,先是有经验的长辈拿土方对付,如不行,才去找村里的医生,最后送到医院去都是大病了。

2007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他回到县中医院内科工作。2008年,他在西南地区一流的专业儿童医院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受训一年后返回。2009年,县中医院成立专门儿科,李吉平也正式从内科转行到儿科。2010年,他受派遣到县妇幼保健院接手当时濒临“关门谢客”的儿科。

“医生基本走完了,就剩下一个助理医师。”李吉平非常清楚一个专职妇幼保健医院里的儿科何以凋敝至此——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收入少、后备人才少。这是中国医院里儿科面临的普遍现状,在基层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显然当地政府也意识了到儿科医疗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县妇幼保健院正是在2010年改建之时,特意重组儿科,一边从兄弟医院找来李吉平主持儿科,一边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再从下面的乡镇医院抽调人员送到市里或省上的大医院培训后到岗。如今,总算有了一个六人医生和十六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常备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